当基地遭受攻击时,首要任务是快速响应敌袭信息,通过同盟会话或全服务器聊天频道准确传达敌人的部队数量、攻击方式和潜在破坏目标。及时的信息共享能帮助盟友共同制定防御策略,例如协调舰队部署或启动防御设施。雷达系统的持续监控对预判敌方动向至关重要,需结合地图情报分析势力范围变动,提前调整防御布局以缩小敌方作战空间。
硬抗策略需要依托防御塔和防守型舰队的协同作战。尽管风险较高,但成功抵御攻击可获得丰厚战利品和荣誉。建议优先升级防御设施技术值,合理分配舰队火力点,避免集中投入导致后续防御空虚。战斗中需灵活使用防御罩、能源储备等机制,同时注意舰船维修效率与资源消耗的平衡。若战况不利,可触发紧急避险机制,系统会将基地自动迁移至新坐标重新发展。
分阶段撤离时,先派遣精锐舰队削弱敌方力量,再逐步转移主力。撤退指令需精确下达至特定舰队,使其返回附属结构或前哨站。此过程中可向盟友请求增援,利用曲率航行加速支援速度。基地被摧毁后虽能重建,但会丧失原有领地控制权,需重新规划资源采集点。
结盟与外交谈判能显著提升生存概率。通过与其他公会建立资源交易或军事互助协议,可获得额外防御力量。谈判时需明确双方权责,例如共同防御范围、资源分配比例等条款。同时可利用战略打击机制对敌方矿车集群实施远程轰炸,削弱其后勤保障能力,但需确保己方拥有制空权优势。
面对持续进攻时,可通过虚假调度诱使敌方分散兵力,或利用封锁指令制造禁飞区域干扰其行动。保持舰队机动性,避免固定防御模式被敌方破解。最终胜负不仅取决于即时战力,更考验对资源管理、情报分析和战术应变能力的综合运用。